闽台鸽网_台鸽_信鸽_鸽子家园

【藏北故事】藏北,风景依旧美丽

闽台鸽网 2023-03-18 20:07 闽台鸽网 200
截至2018年底,藏羚羊数量已增至15万只以上、野牦牛数量已增至1万多头、藏野驴已增至八九万头。

  西藏,乃至藏北在诗人与艺术家笔下,被誉为人类最后一块“洁净的土地”。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这块土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为此,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未雨绸缪,科学筹划,在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辽阔的雪域高原依然是一方人间净土。

  据《2021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西藏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藏北故事】藏北,风景依旧美丽


这是水光一色的纳木错与绵延的念青唐古拉山景观(唐召明2010年8月2日摄)

  如今,驱车行进在藏北高原,举目四望,只见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雪山和雪山脚下的辽阔草原,成群的野生动物不时从眼前掠过。

  那曲市天然草场超过6亿亩,横跨那曲市和阿里地区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9.8万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25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

  近年来,以那曲市为主体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体制机制改革,野生动物得到有史以来最严格的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动物140余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西藏自治区级保护的约40余种。

  藏北在藏语里被称为“羌塘”。飞禽走兽在这里繁衍生息,为这个地球培育了庞大而独特的生命种群。

  

【藏北故事】藏北,风景依旧美丽


这是比如县萨普冰川下放牧的牦牛群(唐召明2014年7月10日摄)

  雪山、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1993年,西藏在这里建立了羌塘自然保护区,2000年升级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建立,更好地保护了野生动物,为藏北赋予了更多的生机。保护区内拥有平原、山地等独特而丰富的地形、地貌,这些不同而连绵的地形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便利条件,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保护区的景色和可观赏性。

  

【藏北故事】藏北,风景依旧美丽


这是生活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级国家保护动物野牦牛(唐召明2009年摄)

  尽管野生动物在藏北受到高寒缺氧自然环境的制约,种类相对较少。但是少数适应于高寒缺氧条件的野生动物依然占据了藏北的广大区域。就数量而言,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中的三大家族要数藏羚羊、藏野驴和野牦牛了。截至2018年底,藏羚羊数量已增至15万只以上、野牦牛数量已增至1万多头、藏野驴已增至八九万头。

  雪豹因活动在雪山地区而得名。其皮毛长、绒厚,花纹别致。过去由于遭到大量捕杀,数量十分稀少,现已划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盘羊,又称大头羊。它的体重超过藏羚羊和藏原羚,大的有上百斤。由于肥胖,爬山履险的本领虽比不上岩羊,但它有很好的听觉、嗅觉和好的眼力。目前,数量稀少的西藏盘羊已划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喜马拉雅旱獭体长50~60 厘米,体重 7~9 公斤。它们具有冬眠的习性,春季出洞后白天活动,能直立静止1小时以上晒太阳。到夏季十分活跃,经常相互追逐嬉戏。其主要食物是草本植物。同时,它们又是狼、棕熊等食肉动物的重要食源,在藏北的动物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兔狲体形大小似家猫,重约3~4公斤。它的毛皮华丽、美观,是草原鼠害的主要天敌。

  藏狐,通体色彩较鲜艳,头、耳、背呈现黄色或黄棕色。它性机警,但在远离人类的藏北深处,并不十分怕人。2001年,我随藏北无人区科考团在考察时发现,当我走近离它只有几十米时才一溜烟逃跑,还不断回头凝望。

  

【藏北故事】藏北,风景依旧美丽


这是栖息在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唐召明2014年7月17日摄)

热门标签

ICP备案号: 闽ICP备07501955号-11
闽台鸽网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