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市场资讯 随着《基金管理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公募基金行业对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视达到新高度。为响应监管部门精神,提升行业声誉风险意识,财联社旗下鲸平台联合信鸽舆情系统,利用专业大数据技术,监测分析基金行业舆情动态,以期帮助各基金公司进一步维护机构品牌形象。本篇监测区间为2023年2月8日-2023年2月14日,从监管、行业、公司三个维度观察公募基金行业舆情环境。 监管动态:证监会批准“基金E账户”APP上线,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启动 2月10日,媒体报道称,证监会近日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实现了基金资产一站式打通。媒体援引部分中小投资者呼吁,希望股票资产与股票基金资产也能实现账户打通,实现一键查询自己所有的股票、基金资产。 2月14日,媒体注意到,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办发布了《机构监管情况通报》,《通报》显示,监管部研究建立了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机制,于今年正式启动实施。对合规风控不足,经营不善的基金子公司进行限制乃至出清。业内人士认为,专户子公司退出将趋向常态化。 行业舆情:去年四季度7只基金现“清仓式”赎回,今年公募基金主动“清盘”加速 媒体统计显示,去年四季度,共有7只公募基金(货基除外)单季度规模下降超99%。其中前海联合淳安3年定开债,其规模从2022年三季度末的62.19亿元下降至2022年四季度末的3.59万元,降幅逼近100%。此外,民生加银和鑫定开、光大保德信裕鑫、民生加银量化中国、中加恒泰定开债、申万菱信宜选、民生加银恒裕的规模降幅超99%,且均出现了机构投资者巨额赎回的情形。 另外,媒体关注到,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其中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近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逐渐加快,2017年至2022年,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109只、430只、133只、174只、254只、232只。 公司舆情: 【诺安基金】 监测周期内,负面舆情主要涉及被责令撤销基金专户子公司。最新一期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办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显示,诺安基金被责令撤销专户子公司诺安资产。媒体注意到,《通报》显示诺安资产存在多项违规行为,涉及未按法规要求压降产品规模、将不同产品资产混同运作、未向投资者披露重大事项、由后期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关联交易管理存在重大漏洞等。另外,诺安资产旗下运作产品将如何处理也引发关注。 【信达澳亚】 监测周期内,负面舆情主要涉及网传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即将离职。媒体报道称,今年冯明远刚卸任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从314亿降到257亿,缩水57亿,引发市场担忧冯明远即将离职。信达澳亚方面表示传闻不实,并指出卸任两只基金为公司战略安排。 【申万菱信】 监测周期内,负面舆情主要涉及旗下多只产品募集延期或失败。媒体报道称,2022年申万菱信嘉乐两年持有期混合经理一次募集延期后失败,2021年申万菱信乐道三年持有期混合也曾两次延长募集期险些“流产”,2020年申万菱信聚源宝债券型募集失败。文章进一步指出,募集延长或失败集中在一家公司,主要问题在于高管动荡影响投研水平,导致包括权益“一姐”付娟在内的基金经理业绩同类排名普遍落后。 此外,监测周期内,还有部分媒体聚焦基金经理变动,如鹏华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王宗合卸任2只基金,长城基金12年老将何以广离职等。 (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素材整理)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文章有些长请耐心看关注头条号“...
在开场主题演讲中,郭潇介绍了两...